我校外国语学院翻译研究团队2012年起开展语料库翻译学和计量语言学视域下的相关翻译研究。团队立足于国内外翻译研究的现状,积极探索语料库翻译学与计量语言学的交叉与融合,持续推进翻译研究视角多元化、研究方法科学化、研究结果国际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
团队研究的方向之一是探究翻译语言(“第三语码”)的典型特征,是国内外翻译研究的的热点之一,力图提升翻译研究的学科地位。团队深度交叉融合翻译研究和计量语言学,从不同角度对翻译是否为“第三语码”这一话题提供了跨学科的证据和解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学界的认可,相关论文在国际国内领域的权威期刊发表。
研究论文“Can dependency distance and direction be used to differentiate translational language from native language?”和“A syntactic dependency network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al language”发表在SSCI和A&HCI双索引期刊《语言》(Lingua)和《数字人文学刊》(Digital Scholarships in Humanities)上。这两项研究将依存句法分析和复杂网络计量方法引入翻译语言特征研究,发现翻译语言具有“折中”和“重心前移”的特点。论文“翻译汉语的活动度—基于在线语料库的研究”发表在外语类权威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上。该文首次引入计量语言学的文体指标来研究翻译汉语的特征,深入揭示了英汉语言接触的规律。论文“Does Menzerath-Altmann Law Hold True for Translational Language: Evidence from Translated English Literary Texts”发表在SSCI和A&HCI双索引期刊《计量语言学学刊》(Journal of Quantitative Linguistics)上。该文尝试将门策拉-阿尔特曼定律(Menzerath-Altmann Law,简称MAL)应用于翻译语言研究,证实了该定律在翻译英语中的适用性,并借助定律公式的拟合参数区分了翻译和原创文本。论文获得2021年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一等奖。以上论文的部分研究发现展示如下图:
图1. 控制句长后,翻译文本(RWG-en)与可比原创文本(SOU)的平均依存距离(MDD)存在显著差异
图2. 翻译总库及其子库的句长-小句长关系
除了笔译研究,团队同时开展了口译和机器翻译的独特语言特征研究。研究成果受到国际翻译研究界权威学者的关注,相关论文陆续发表于国内外权威期刊。论文“Effect of Dependency Distance of Source Text on Disfluencies in Interpreting” 发表在SSCI和A&HCI双索引期刊《计量语言学学刊》(Journal of Quantitative Linguistics)上。该研究将依存距离作为口译任务难度和认知负荷的预测指标,深入挖掘了口译认知过程规律,这一创新性研究引起了国际口译研究权威学者Daniel Gile的关注。Gile教授在国际口译研究重要在线检索刊物CIRIN《会议口译研究公报》上重点推荐该文,并撰写评论文章。论文“Approaching textual coherence of machine translation with complex network”发表在SCI索引刊物《现代物理学国际期刊C》(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C)上。该研究开创性地将复杂网络方法运用于人机译本的语篇连贯特征考察,通过构建语篇连贯网络并统计其拓扑结构特征,发现了两类译本在语篇连贯特征上的异同,促进了翻译研究、计算机科学和网络科学之间的交流互动。
在追求学科交叉和研究国际化的同时,团队也坚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视野,坚持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坚持科研服务国家和社会的理念,在国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理论与重大现实问题相结合的论文成果(CSSCI论文7篇,CSSCI扩展版6篇)。团队还积极向政府决策部门就中国文学外译活动提供政策咨询,献计献策,已有4篇相关论文发表,有数篇论文获省级社科成果奖若干。
外国语学院2012年获批“语言文化系统学”交叉学科博士点,开启了学院语言研究实证化、科学化和国际化的新篇章。
(供稿人:范璐、牛江)